X
    Categories: News

印美模式行不通 中國軟體走出「模仿秀」

軟體工程的發展趨勢,最早是結構化,後來是面向物件,而現在是模組化。

雖然新聞寫的好像還有中國還有很多要改進的空間,
但是, 似乎也不是那麼久遠的事情..... 要開始煩腦自己的飯碗了..

印美模式行不通 中國軟體走出「模仿秀」
CNET新聞專區:轉載ZDNET China/文/梁欽 張嵐 張丹  24/06/2005

他國的月亮並不圓。中國軟體產業在模仿過印美模式之後,開始在一些「新興」領域中尋求個性化突破。

三年了。中國軟體產業在達到歷史新高的同時卻未達到自己三年前設立的目標。

2004年,中國軟體市場銷售收入達2300億元,但是與軟體大國的差距依然較大。而且這一成績距離2002年國務院辦公室下發的47號檔《振興軟體產業行動綱要(2002年至2005年)》的總體目標還有不小差距。

中國軟體產業發展為何如此不盡如人意?專家認為,技術不行、資金不足、企業規模不大等原因都是表像,歸根結底是我們國家還沒有找到軟體產業發展的正確模式。

曾經,有人推崇向印度和美國學習。然而,拷貝、複製並沒有給中國軟體產業帶來喜悅。印度、美國模式不等於中國模式。

理性的思考之後,中國軟體產業開始做一些務實的基礎工作,比如改革軟體企業生產方式;大力推動3G終端研發、晶片製造及網路遊戲等"新興"產業;注重人才培養等等。這些"延展性"領域恰恰決定著中國軟體產業的命運。

印美模式行不通

針對中國軟體產業的發展問題,資訊產業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劉汝林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軟體產業發展戰略的問題,也就是我們還沒有找到軟體產業發展正確的模式。但是,中國並不適合拷貝印度模式和美國模式,而是要走複合模式。

在全球軟體業內,印度和美國的成功被人們所傳頌。一直以來,中國軟體企業究竟要走哪條路?學習印度或學習美國?還是走出一條自己的路。這一問題是中國軟體產業的熱點之一。

近年來,中國的一些企業非常看好印度軟體公司的發展模式,並希望打造出中國的Infosys。專家認為,印度、愛爾蘭模式的成功是因為自身中國市場需求小,且制度與西方發達國家接近,這與中國的軟體行業是不同的。而同樣中國與日本、美國的軟體產業環境也不相同,他們的經驗並不適用於中國。

專家指出,對中國來說,如果純粹靠外包,把世界上所有項目都包給我們可能也不夠。而同時,中國本身有相當大的市場,並不一定要靠外包才能發展。

IBM大中華區副總裁兼軟體部總經理宋家瑜認為,一些軟體企業要把外包當成一個改進品質的方向,而不把它變成主要的收入來源。因為與國際公司合作,瞭解國際公司對於軟體發展的制度、品質、測試等的國際化要求。有了做外包的經驗,也培養了自己的團隊時,再應用到中國開發就會有更好的效果。

宋家瑜表示,由於印度的成功,很多人把眼光投向軟體外包。中國企業到底是要走那條路還是走另外一條路?中國中國有很大的市場,中國本身有這麼多優秀的人才,找出自己的定位,是關鍵。

應用孕育更多產業生機

在6月15日召開的中國軟體產業高峰對話論壇上,專家們達成共識,中國軟體產業應該走應用之路。

劉汝林表示,「中國有很大的市場,也有很優秀的人才,而且需要用資訊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目前資訊技術的發展已經超前于應用,像3G和數位電視沒有推廣開,很大的原因是缺少應用,是軟體原因。從國家和整個行業來看應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應用是無窮無盡的,有大領域、有小領域,每個公司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

神州數碼總裁郭為提出,軟體產業如何在傳統行業發揮優勢?就是要利用資訊。資訊最核心的是應用、軟體服務。

Adobe中國區總經理皮卓丁說話更直接,「沒有必要重新開發一套Office2和微軟抗衡,也沒必要開發一套PhotoShop2和Adobe競爭。中國軟體產業應該在應用上多做文章。

從第九屆科博會展示的重點和論壇設置可以看出,中國軟體產業已經開始做大量務實工作,而很多工作是與應用和產業基礎性建設有關。比如,網路遊戲、移動多媒體終端、電子標籤、軟體外包、積體電路等與應用相關,而軟體人才、軟體工程等顯示出中國軟體產業更注重基礎工作。中國軟體產業期待在這些領域中覓得生存機會。

在通信方面,移動多媒體終端被定位為3G產業鏈中最關鍵的一環。信產部電子資訊產品管理司副司長肖華指出,在即將到來的3G時代,中國廠商不應該再落後。肖華透露了大陸3G產業發展的四大重點工作:一是加強手機核心技術的研發;二是大力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手機作業系統;三是做好手機結構設計以及介面標準化等相關工作;四是加大TD-SCDMA終端的研發力度。

在網路遊戲方面,同樣呈現方興未艾之勢。本屆軟博會對於遊戲的重視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不但設立了國產遊戲成就展專區,還設立了遊戲產業高峰論壇。在展區,記者發現,大約1/2的展區被街機佔據,而網路遊戲和手機遊戲佔據了另外一半展區。北京捷通華聲語音技術公司增值事業部副總經理李紅磊告訴記者,雖然,街機佔據的展位面積比較大,但並不能說明某種遊戲在市場上的地位,網路遊戲和手機遊戲的發展勢頭是無法抵擋的。

盛大CEO陳天橋告訴記者,盛大的戰略是以發展休閒益智類遊戲為重點,而非大型網路遊戲。盛大的成功已經證明,休閒類遊戲會帶來社會利益、經濟利益雙豐收。

模組化增強產業抗擊力

方向找到了,基礎工作也有待加強,軟體工程就是一方面。

資訊產業部電子資訊產品管理司軟體與應用處處長陳英指出,大陸認證的軟體企業有1萬家,但大部分是中小企業,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而軟體工程對於這些企業的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楊芙青院士指出,大陸軟體產業雖然發展迅速,但是與軟體大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要扭轉這種局面,中國軟體產業和軟體生產方式必須變革。而實現軟體生產方式變革的關鍵技術,就是利用軟體複用和軟體元件技術。

北京大學軟體研究所副所長謝冰指出,軟體工程的發展趨勢,最早是結構化,後來是面向物件,而現在是模組化。九十年代曾有機構預測,到2005年全球70%的軟體由元件組成。現在不再提了,因為元件已經被廣泛接受了。目前,在國際上,模組化非常流行,比如IBM和SAP等企業。國際上著名的元件庫有:Components Source和Forge,這兩個元件庫已經盈利。

但是大陸在軟體元件方面優劣勢並存,在研究方面,有一定優勢,而在產業化方面,劣勢很明顯--研究和企業的結合不足。不過,大陸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模組化為企業帶來的好處:開發效率高、軟體質量高以及明顯的成本優勢。謝冰指出,SAP的成功使人們看到了模組化的「力量」。

目前,大陸軟體產業的模組化主要靠政府引導、支持。由政府投資,由北京大學軟體研究所做技術支援,幫助示範型軟體企業實現模組化。

據北京軟體產品質量檢測檢驗中心副主任吳鑄成介紹,該中心在推動軟體工程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依託863計畫自主創新的軟體成果,建設了三庫四平臺的公共技術支撐體系。三庫包括軟體元件庫、開放源代碼庫及軟體工具庫。四平臺指綜合服務與管理平臺、軟體質量保障平臺、軟體測試平臺及軟體發展試驗平臺。2003年,軟體元件庫建成,內裝基礎元件2000個,並開始元件推廣應用。

2004年,該中心組織了多次培訓、推廣,並選擇4家企業作為模組化開發方法的應用示範,進行模組化評選。2005年及2006年,將優選1~2家企業,在其企業內部全面實現模組化。 謝冰和吳鑄成都指出,元件庫既是交流平臺,起到示範作用,讓更多的企業和用戶參與到模組化中來。楊芙青院士以神州數碼為例,介紹了構架化為軟體企業帶來的成效。她指出,在安徽國稅項目中,代碼複用率達到76%,節約成本21萬元,而預期在金融、電信、稅務、國信領域軟體發展每年節省400萬元。

注重基礎人才培養

人才是軟體企業的生命。大陸軟體人才總量雖然達到了70萬人,但是把這一「可觀」的數字平均下來,中國軟體產業中每個企業不足100人,企業規模小、軟體人才結構不合理成為困擾中國軟體產業發展的障礙之一。

資訊產業部部長王旭東指出,作為行業主管部門,資訊產業部將積極探索建立多層次多渠道靈活的人才培養體系,並鼓勵海外留學生回國創業。據資訊產業部電子資訊產品管理司副司長丁文武介紹,大陸軟體人才總量得到提升,但四類人才還嚴重短缺:高端軟體人才、低端軟體人才、高質量的複合型人才及國際化軟體人才。另外,從事軟體認證、軟體測評等公共服務方面的人才也比較缺乏。他指出,2004年大陸軟體人才總量缺口得到一定緩解,但人才結構不合理問題還是很突出。

針對這些問題,丁文武認為,軟體人才培養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應切實瞭解和把握軟體產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和環境,認真落實18號、47號檔等政策;其次要根據軟體技術發展方向和大陸軟體產業的技術需求,借鑒軟體產業發達國家的人才培養經驗;第三是大專院校要在基礎教育方面發揮主導作用,肩負起培養軟體人才的重任;最後要認真分析研究產業人才結構的合理性,跟蹤廣大軟體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向。

楊芙青院士也積極為中國軟體人才的培養支招,她告訴記者,面向市場需求的軟體人次培養方式有兩種,一是通過示範性軟體學院提升學生能力,為產業培養適合產業發展的高層次、實用型、複合型、國際化軟體人才;二是與企業合作,實施先進技術的應用、推廣,並以此提升軟體企業現有人員的能力,比如大力推廣元件技術。(每週電腦報)

Tsung: 對新奇的事物都很有興趣, 喜歡簡單的東西, 過簡單的生活.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