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好文: 如何適當處罰孩子?

小孩長大到會搗蛋的狀態後, 就會遇到是不是要適當處罰的問題.

註: 這讓我想到國中時, 打格鬥遊戲最常講的話: 對別人仁慈, 就是對自己殘忍~ XD

如何適當處罰孩子?

下述摘錄此兩篇文章:

每個孩子總有不聽話、把大人氣得半死的時候,許多爸比媽咪都會擔心,過度責罰,會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但是不加以管教,又怕把孩子養成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什麼樣的情況下,父母必須處罰孩子?

所謂的「自然結果」,就是讓孩子自己看見做錯事的後果,而不中途加以干涉。舉例來說,有些小朋友的活動量很高,天生就是喜歡跑跑跳跳,而父母往往因為擔心危險而加以制止,但站在孩子的立場,他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和經驗去理解為什麼爸爸媽媽要終止他的玩樂,所以依然故我,看在父母的眼裡,就成了「屢勸不聽」而被處罰。但是,如果爸比媽咪能在不過度危險的情況下,忍痛讓孩子摔個1、2次,他自然會學習到不能亂跑亂跳的道理,即使不被處罰,也會調整自己的行為,這即是所謂的「試誤學習」。

需要處罰的3大情況

  1. 犯了後果嚴重的錯
    雖然大部分的情況下,我們都能容忍孩子慢慢從錯誤中學習,然而,對於某些後果過於嚴重、會令父母無法承擔的錯誤,例如自己在家玩火、爬窗子或暴衝到馬路上…等等
    最重要的是,爸比媽咪一定要設法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嚴重性
  2. 明知故犯
    當孩子的認知和經驗都足以讓他知道這麼做不對,但還是繼續犯錯時,爸比媽咪也可以給予適度的處罰來改善孩子的行為。鍾佳蓉老師指出,對於明知故犯的孩子,爸比媽咪應該加倍的處罰,而且應該盡量找和他犯錯的事件相關的處罰方式,例如:哥哥和妹妹玩時總是一直故意搶妹妹的玩具,這時,終止他遊戲的權益可能會是最有效的方式。
    有些孩子之所以明知故犯,是為了試探爸媽的心情好不好,如果爸媽心情不好,可能就得趕緊收斂,免得被修理,但要是碰上爸媽心情好時,他就會得寸進尺,覺得這種時候爸媽比較容易妥協。鍾佳蓉老師提醒,當孩子有這種狀況時,父母應該自省是否在管教孩子時過於情緒化,如果不能對同樣的事情維持一致的態度,孩子的觀念和原則就無法建立,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也較為困難。
  3. 品格、道德上的行為問題
    如果孩子出現像是隱瞞事實、說謊、偷東西、對長輩態度惡劣、犧牲他人權益以滿足自己…等和品格、道德有關的行為問題時,爸比媽咪應該立即制止,並且視情節大小予以懲戒。
    對於這樣的孩子,處罰的方式可以用靜坐、反省的方式,同時可以配合跟他們講述一些和犯錯事件相關的忠孝結義、或偉人故事,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觀念,大一點的孩子,則可以罰他們閱讀相關書籍並寫下心得,讓他們可以深刻反省自己所犯下的錯。

性格不同,處罰大不同 (以下建議回去看原文, 挑出自己小孩的個性)

  • 高自尊型
  • 高敏感型
  • 易衝動型
  • 高彈性型

處罰之前,先想一想

  •  孩子的能力與限制
  • 犯錯事件的合理性
  • 孩子是無心或故意
  • 孩子的特質

引導勝於處罰

  •  善用鼓勵與肯定
  • 把握每次犯錯,引導孩子學習
  • 負責任的身教示範

相關文章

Tsung: 對新奇的事物都很有興趣, 喜歡簡單的東西, 過簡單的生活.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