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be Coding 發明者說明 AI 寫程式幫不上忙的原因 - 2025

Vibe Coding 這個名詞最近超火紅的,一堆人都開始叫 AI 寫程式,而且都講得很神奇~

Vibe Coding 的發明者,現在反而說靠 AI 寫程式不靠譜,列出幾個他看到的問題,要玩的可以注意一下~

Vibe Coding 發明者說明 AI 寫程式幫不上忙的原因

發明「Vibe Coding」名詞的 OpenAI 創始成員安德烈 · 卡帕斯(Andrej Karpathy)說:

  • 「我試圖使用 claude、codex agents(幫忙寫程式)幾次,但它們的表現完全不夠好,整體而言完全『沒有幫助』。」

理由有下述三點:

  1. 複雜專案仍仰賴人類思考,僅靠「感覺」(Vibe)只會更麻煩
    • 背後原因,是因為 AI 工具擅長生成單獨的程式碼片段,卻缺乏對大型、複雜系統的全局理解
    • 也就是說,對於關鍵任務,人類工程師對系統的全局掌控與親手建構的精確性,依舊無可取代
  2. 速度提升,可能是假象!資深戰將被拖慢 19% 效率、丟失心流狀態
    • 儘管開發者預期 AI 工具能讓完成時間減少 24%,但實際結果是,允許使用 AI 工具的人,完成時間反而增加了 19%
    • 關鍵原因,在於開發者將大量時間耗費在引導 AI(Prompting)、等待回應,以及修復 AI 在複雜程式碼庫中產生的錯誤上
      • 這些隱形成本,完全吃掉了自動生成程式碼所帶來的效益
    • 對於早已熟悉複雜系統的資深人才來說,強行導入新工具,可能不僅無法提速,反而會打斷他們原本高效的心流(flow)狀態
  3. 修復程式碼更花功夫,而老闆往往忽視「隱形成本」與潛在風險
    • 高達 95% 的開發者需要花費額外時間來修復 AI 生成的程式碼;有些人甚至表示,修復的時間比省下的還多
    • 盲目追逐最新技術,卻沒有評估團隊的學習曲線與 AI 產出的品質修正成本,最終可能只是打亂團隊節奏、效率不升反降
      • 審慎的作法,是先小規模試點,充分衡量綜合效益後再做決策
    • 當人們選擇順應「感覺」(Vibe)Coding,而非深刻理解 AI 撰寫程式碼的背後邏輯時,留下的將是難以維護的技術債,甚至潛藏著安全漏洞
    • 領導者,有責任建立嚴格的審查標準。而穩定與安全,遠比短暫的效率與快感更重要

上述整理自此篇:AI 寫程式神話破滅?Vibe Coding 發明者坦言「完全沒幫上忙!」背後是3大殘酷現實

作者: Tsung

對新奇的事物都很有興趣, 喜歡簡單的東西, 過簡單的生活.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