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Categories: News

如何培養辨識「假新聞」的科學素養能力

以前民眾吸收新知的管道都是書、電視新聞、報紙,現在網路傳播的速度比以前都快太多,但是反而造成很多假新聞。

此篇文章主要是希望大家能有正確的科學思維,收到資訊要做全面分析,各角度的觀點整理,小心查證,避免假訊息。

如何培養辨識「假新聞」的科學素養能力

此篇文章提到的幾個論點很實在,現在臉書互相取暖的演算法,造成大多都是不理性的。

  • 社會不習慣理性討論,已產生寒蟬效應。有些老師私下透露,不再發表意見,因為臉書常被只問立場、不問是非的鄉民謾罵洗版
  • 「寫文章要花時間找證據,既然無助問題的討論,不如將時間花在教學研究,」一位國立大學教授無奈地說
  • 台灣不具備理性的論述空間,讓他懷念起以前的辯論社,正反兩方提出主張、交叉質詢與結辯,最終達成有價值的共識。

要避免這個問題,就得要有科學素養,養成自己多思考、懷疑,並從各種角度去分析、查證的精神。

這篇文章寫得很棒,很推薦有空可以看看、想想~~

下述摘錄自此篇:這一招,讓「假新聞」無所遁形!

  • 造成假新聞猖獗的因素眾多,涉及社群媒體崛起、政治立場、心理情緒等層面,但「科學素養低落」絕對是助長假新聞氾濫的「幫兇」。
  • 楊芳瑩直言,假設連新聞記者都欠缺懷疑與查證精神,民眾還能從哪裡得到相對完整與正確訊息。
    • 例如報導「華航改名」的議題時,應完整分析改與不改的優缺點,不要輕易下結論,僅給600字短訊,無助釐清問題。媒體具有社會責任,應盡可能求證求真,避免給讀者錯誤訊息。
  • 為何台灣普遍欠缺懷疑與查證精神?
    • 惠文國小自然科老師陳俊明說,從小到大,教育無法引導學生觀察與思考,導致別人告訴你什麼就接受什麼,只有輸入沒有輸出,久而久之,養成被動接收「答案」的習慣,不想探究因果關係,網路上各種懶人包、短視頻,剛好滿足網民需求。
  • 許多酸民躲在鍵盤後,隨便發表意見,不負責任。
    • 長期下來,多數人不是用思考來決定立場,而是用立場來決定思考,只要與自己對立的觀點,不管對方提出多少科學數據,都是錯的。

訓練孩子媒體識讀能力,迫在眉睫

  • 到底該如何導正假新聞的亂象?
    • 透過科學教育的養成,訓練孩子媒體的識讀能力,是現階段較可行的方法。
    • 第一學期結束後,有學生寫心得報告:這個作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專家說的話不一定是對,不是專家說的也不全然是錯的,應全面分析,從各角度做出整理,不要片面解讀。
      • 「原以為馬上找到參考資料就可以複製貼上,結果被老師當頭棒喝。未經查證的資料不能直接引用,尤其是沒有來源的網路文章,更要小心查證,」這位學生總結。
      • 王靖華的學生再看到某網媒的新聞後,馬上意識到不能直接引用,會搜尋更複雜的資訊佐證。她也不斷鼓勵學生,即便是外國的原文資料也沒有想像困難,運用網路翻譯大致 能看懂幾分,圖片也是查證的來源之一。如果報導沒有引述消息來源,也可觀察前後文是否出現矛盾、漏洞。
    • 科學教育的目的,旨在希望孩子學會科學家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依據探究所得的現象或數據,運用邏輯推理來描述證據與理論間的因果關係,最後形成自我的判斷與 主張。
    • 誠然沒有人能正確判斷每一則新聞的真偽,也沒有人能輕易分辨科學或健康訊息的對錯,但至少先抱持懷疑態度。創設「科學新聞解剖室」的黃俊儒,建議大家運用科學思惟 ,訓練媒體判讀能力,讓假新聞無所遁形!
Tsung: 對新奇的事物都很有興趣, 喜歡簡單的東西, 過簡單的生活.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