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Facebook 因為蘋果 iOS 14 的新隱私規定在生氣,但是最後還是得乖乖遵守,看來影響範圍是蠻大的。
相對 Google 是很平靜的配合,到底是發生什麼事情呢?
蘋果 SKAdNetwork 的廣告追蹤規範 與 IDFA 和 Cookie 等資料整理
這些事件可以由下述幾個名詞講起:
- 廣告標識符(IDFA):將手機與數據甚至廣告串聯起來,每個 iOS 設備唯一的字母+數字串,廣告商和應用程式透過這個字符串辨識用戶,追蹤廣告點擊效果,即點擊次數、下載等數據。
- Cookie:廣告商在多個網站植入第三方 Cookie,追蹤用戶行為 + 紀錄,然後在分析成個人資料後,推更精準的廣告給這個 Cookie (瀏覽過某網站商品後,在其他網站旁邊廣告都出現這樣商品,就是這個技術)
- ATT (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蘋果新的隱私政策
- SKAdNetwork:蘋果推出的 IDFA 替代品
- Facebook CAPI(Conversion API):Facebook CAPI,能追蹤及收集通過 Facebook 像素難以測量到的更多訪客行動,詳見:Conversion API (CAPI) Overview
- Google 信號(Google Signal):再行銷和報表功能再升級 (靠 GA 幫你把 Cookie 放到 Google AD,所以不用擔心 Cookie 不能使用的問題,詳見:啟用 Google 信號)
- Google 分組追蹤技術(FLoC):Google稱其為「基於興趣」、「隱私至上」的廣告技術。原理是透過Chrome跟蹤使用者的上網習慣,根據用戶的興趣將其置於不同類型的群組中,廣告商再將廣告推送到適合的群組裡。
下述摘錄自此篇:蘋果 iOS 14 新隱私規範惹怒 Facebook,揭 App 精準推薦廣告背後祕密
- 蘋果最近在官網隱私頁面上傳名為《個人數據的日常處理》文件,以父女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一天為例,深入淺出介紹從數據到廣告的整個過程
- 「我花在廣告的錢浪費了一半;麻煩的是我不知道哪一半。」稱為百貨商店之父的約翰‧瓦納梅克曾表示,廣告效果難以追蹤也是整個廣告業迫切想解決的問題之一
- 在網站開發者、應用開發者、數據經紀、乃至廣告公司等合力下,用戶數據組成一組組個資,精準投放廣告,在 IDFA 這樣的廣告辨識符的幫助下,廣告效果也可以透過定量方式追蹤
- 最終形成每年超過 2,700 億美元的行業,這種情況每天都在發生,且大多時候都是在人們不知情的情況下
- 主要是 IDFA、Cookie 個人數據被廣告公司使用,所以慢慢的主流瀏覽器 Safari、Firefox、Chrome 等主流瀏覽器都宣布停止支援第三方 Cookie
- Apple 的 ATT 政策
- ATT 政策是將廣告辨識符 IDFA 擺在前台,給用戶選擇權,首次打開 App 時,應用需要主動詢問是否開啟廣告辨識符,以允許應用程式對用戶數據追蹤、優化廣告效果
- 同時要求應用開發者在 App Store 頁面標示會採集哪些用戶數據
- 基於現在大眾對個資濫用的認知,頻繁的廣告、涉嫌侵犯隱私、大數據坑殺等,相當多人都會點拒絕
蘋果 SKAdNetwork vs IDFA
- 比起 IDFA,蘋果 SKAdNetwork 技術並不會追蹤單個特定用戶數據,而是回饋整體用戶行為資料,例如有多少人點擊連結、多少人下載應用等。
- 且調用 SKAdNetwork 是有上限的,也就是說這會限制用戶單位時間段內看到特定廣告的次數。
- SKAdNetwork 也有一定數據回饋延遲,廣告商無法立即看到用戶數據調整。
相關網頁
- 蘋果推出 SKAdNetwork | Apple Developer Documentation 後,各家都推出相關的文件
- Facebook登報槓上蘋果!遭iOS限制的IDFA是什麼?為什麼能斷了千萬廣告商財路?
- Facebook率先在《紐約時報》等媒體上刊登大篇幅的「大字報」,標題赫然寫著:「 為了各地的小公司,我們決定站到蘋果的對立面。 」
- 「 如果沒有重定向廣告,這些小公司的銷售額會銳減60%。 」Facebook談到
- 蘋果CEO提姆.庫克也罕見地在Twitter回應這些「指控」:「對被收集的數據以及平台如何使用這些數據,使用者都應該有選擇權。Facebook可以和從前一樣,繼續在各個程式和網站上追蹤使用者,iOS 14中的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只是要求他們先徵求用戶的同意。」
- 業界普遍認為大部分的用戶都會選擇關閉,作為對比,會主動將深藏的IDFA關閉按鈕找出來的人僅不到一成。
- 大部分用戶的拒絕授權會讓IDFA變得「名存實亡」,蘋果對IDFA的「主動淘汰」,給數位廣告行業擲下了一枚炸彈。
- 使用者之所以能夠享受平台提供的免費服務,一部分是因為數位廣告系統的支撐供給,換句話說,在合法的前提下,有營利需求的網路平台原本就需要使用者拿自身的「數據」作為交換。
- 這個本該達成的共識,是不容易被使用者感知的,而用戶數據被濫用的風險,卻極其容易遭致人們的反感。
- 庫克在各種場合反覆表示,「 我們不會把顧客當成產品(賣掉)。 」
- Cookie終結後,Google在測試的新技術FLoC是什麼?會讓它成為全球最大廣告商?
- Google廣告隱私與信任產品管理總監 David Temkin 在 Blog 上表示,第三方Cookie 被淘汰之後,Google 將不再建立與 Cookie 類似的替代跟蹤方案。 「因為,這些解決方案無法滿足消費者日益成長的隱私需求,也難以跟隨法律規範的要求,這種長期投資具有不可持續性。 」
- 換一種方式繼續跟蹤
- Google正在測試一種 分組追蹤技術(FLoC ),Google稱其為「基於興趣」、「隱私至上」的廣告技術。原理是透過Chrome跟蹤使用者的上網習慣,根據用戶的興趣將其置於不同類型的群組中,廣告商再將廣告推送到適合的群組裡。
- FLoC 技術在廣告推薦方面的效果為 第三方 Cookie 的 95%
- 若因此認為取消第三方 Cookie 是 Google 的重大利空,恐怕是錯誤的判斷 。
- Google 取消第三方 Cookie 後,第三方 Cookie 將轉向以 Google網路為中心的第一方Cookie。換句話說,Google搜尋、瀏覽器、YouTube在內的產品和軟體可以獲取巨量的第一方數據,當第三方數據的來源枯竭,來自第一方數據的重要性將會提升,進而加強Google對整個網路廣告、技術生態的掌控。
- 美國科技媒體Vox發表評論稱,消費者不喜歡第三方Cookie,法律也可能將其取締,但更重要的是,Google根本不需要它。
- 沒Cookie怎麼精準行銷?Google用聯合學習試水溫
- 第三方cookies被封殺,數位廣告怎麼鎖定受眾、成效追蹤?
- Google消滅第三方cookie,品牌主想找受眾怎麼辦?5種解套方案一次看
- 谷歌將淘汰第三方Cookie 不再靠瀏覽紀錄投放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