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 時速表(快樂表)的安全設計、法規

每次導航在開車,就覺得 GPS 的速度和時速表的速度不同,一直以為是 GPS 計算造成的延遲,原來是車子時速表本身的設計問題~

汽車 時速表(快樂表)的安全設計、法規

汽車的時速表被做成快樂表並不是故障,而是設計的一部分

表速與輪速的差異:安全設計與法規背後的秘密 - 快樂表的由來

表速與輪速 (實際車速) 的差異設計,主要基於安全考量與法規要求(法規規定:表顯示的時速需大於真實速度)

  • 法規的兩大重點
    • 表速不得低於輪速 (實際車速):防止駕駛低估車速而超速,甚至引發交通事故
    • 表速不得超過輪速 (實際車速) 的 110% + 114 km/h:避免過高表速影響行車判斷

根據 ARTC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的標準,表速與輪速的差異需滿足以下公式:

  • 公式:0 ≤ V1 - V2 ≤ V2 / 10 + 4 km/h
    • V1:表速(儀表板顯示的車速)
    • V2:輪速(實際車速)
    • 公式換算可得出:V2 ≤ V1 ≤ V2 + V2/10 + 4 km/h
    • 舉例:若實際車速V2為 100 km/h,則表速V1需顯示在 100~114 km/h 範圍內
    • 這種設計可避免駕駛低估車速,誤闖速限或引發違規,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快樂表」

若發現時速表比實際車速慢(可用 GPS 時速來比較),有可能是改過輪胎(輪胎大小會影響速度計算)

上述整理自此篇:不是都說是快樂表,怎麼還會被測速拍?網友熱議「死亡閃光」秘辛,表速比實際車速快?駕駛一定要知道的關鍵差異!

作者: Tsung

對新奇的事物都很有興趣, 喜歡簡單的東西, 過簡單的生活.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