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常常會開玩笑的命令,就是 "rm -fr /",但是這個命令已經很久無法生效囉~
現在真的要砍根目錄,應該怎麼做呢?
個人筆記, 記錄關於 系統、程式、新聞 與 日常生活 等資訊
平常於 Linux 使用 diff,我都已經直接 alias 到 colordiff (colordiff - tool to colorize 'diff' output)。
alias diff='colordiff -u'
alias diff='colordiff -urN'
平常除了 diff 外,程式要合併時,我大多都會直接使用 vimdiff 來處理(於 git diff 合併我也用 vimdiff),vimdiff 已經把 icdiff 的事情都做好了,這邊簡述一下:
既然 vimdiff 都做到了,為何還要使用 icdiff? 主要是檔案大小,使用時機不同。(想想 vim 開啟一個大檔案加上 highlight 會花多久時間?)
Nagios 可以自動做多台主機的檢查、通知... 等等,於一個介面統一控管、查詢使用,也有歷史資料可以查詢。
Nagios 除了內建常用的外,有缺少需要的可以自己寫,或者是找此處有更多寫好的可以直接下載安裝使用:
Plugins - Nagios Exchange # extension 監控 script 不夠用, 可以從這邊找
Ex:
Linux 與 Mac 為了要測試 IE 的顯示狀況, 於是就在系統安裝 VMWare、VirtualBox 後, 安裝 Windows 打開瀏覽器測試.
沒想到 微軟 良心發現, 提供 VM 的 Image 可以直接放入 VirtualBox 開機模擬, 直接看執行的結果. (裡面提供 Windows XP、Windows 7、Windows 8 搭配 IE6 ~ IE9 .. 等等的模擬環境)
Modern IE 下載網頁可見下述: (兩個網頁下載的檔案都是一樣的)
Modern IE 注意事項
於 2014/12/09 購入 MacBook Pro 13" 256G, 機器配備如下:
於 Linux 想要看機器頻寬使用狀況, 而且於 CLI 介面就想要可以看到, 可以分 day / week / 即時 / top10 .. 等等, 可以考慮此套件.
Firefox Dev Edition 版本於 Mac 只要下載 dmg 檔, 直接拖過去就安裝好, Linux 需要多做一點工, 在此紀錄一下作法~
OpenVPN 主要是要建立安全的通道(虛擬網卡 + SSL), 讓遠端的機器連上後, 可以走此安全通道進行其他操作. (簡單講, 兩個不同網段的地方, 透過連上 VPN 後, 就可以透過 VPN 當內部網路使用)
OpenVPN 有分幾種架設方式:
NTP 預設的設定都已經是跑 127.0.0.1 和 ::1, 不知為何之前放大攻擊還是有被打到~
restrict 127.0.0.1 restrict ::1
於 Linux Shell 要看檔案 "某幾 Bytes" 的資料, 可以使用 CUT 來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