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要成立公司,大多都有一定得要當地人員要有一定股份比例的限制,由此新聞看來,開放 「經營類電子商務」 可以百分之百外資持股,應該會吸引不少外資進駐。
註:整個條款都蠻像 阿里巴巴(馬雲)會做的事情~
個人筆記, 記錄關於 系統、程式、新聞 與 日常生活 等資訊
中國大陸要成立公司,大多都有一定得要當地人員要有一定股份比例的限制,由此新聞看來,開放 「經營類電子商務」 可以百分之百外資持股,應該會吸引不少外資進駐。
註:整個條款都蠻像 阿里巴巴(馬雲)會做的事情~
翟本喬 面試會注重的條件,用人的準則是什麼呢?
公司營運上、成本、要繳交多少稅金 等等...,這邊不用官方版那麼難懂的版本。此篇文章,建議大家有空看看~
想要創業的一定要看,避免跟理想中差距太大~
下述完整轉載自此篇:Cowper Wang - 他媽的又到了一年一度繳稅的月份了
他媽的又到了一年一度繳稅的月份了
由於本人左腦比較發達一點
用理性在經營浪漫的事業
身為腹背受敵資方,忍不住想要優雅的靠背一下讓大家了解一下中小企業的基本金流狀況
- 員工薪水加上基本勞健保勞退和辦公室的座位,實際上老闆要付出費用是你薪水的1.5倍
- 如果你有超過一個月的年終,每年有海外員工旅遊、公司用正版軟體、績效獎金,老闆要付出的成本費用會是你薪水的2.5倍以上
- 以上支出公司還要抓6個月的週轉預備金才是最安全水平,主要避免員工發不出薪水,簡單來計算
請一個基本薪水3萬的新鮮人,公司需要備妥3*2.5*6個月=45萬資金
如果是7萬的主管,公司要備妥7*2.5*6個月=105萬資金
以上這些都是營運成本沒有獲利- 發給員工年終獎金,老闆還要額外支付二代健保2%給健保局,如果整年度獎金超過7.3萬要老闆要再多扣5%稅金
- 以員工旅遊來說,如果老闆預計花一個月薪資預算(100%),出國員工旅遊5個工作天(4/1個月),真正付出的成本除了一週沒法工作的薪資成本25%,加上沒產生收入25%一正一負,實際上花了150%的一個月成本支付這個福利,時間就是我們這行最大的成本,任何步驟都要考量時間!
- 一堆客戶不會給頭款,簽約可托延行政流程,結案可托延驗收流程,請款下個月才跑程序,支票開三個月票期,前端的人員大概50%時間都在處理錢的事情,一堆公司被弄倒都是這樣來的
- 公司的報價都很高賺比較多嗎?不一定,營業要先扣5%營業稅,年度要再扣營所稅17%,盈餘還要再被政府扣20%的稅金才能發到股東身上(二稅合一後看個人級距多退少補),如果打如意算盤不想被扣稅,不發紅利公司還要扣一筆盈餘未分配加收稅率15%,而股東年度收入還要繳個人所得稅
員工對老闆少給福利很有感覺
但對政府控管花費卻無感政府正在背後偷偷搬走你的錢的
更機歪的是有商人聯手政府一起在亂花人民辛苦賺來的錢沒上面的數字觀念開公司會出事情,不是害自己就是害員工,但就是不會害到政府,因為他們穩賺不賠
靠杯完畢
很難得在政治新聞上看到這麼有用的內容,來學習柯文哲(柯P)的想法,下述為重點筆記:
一個年薪 600萬的人, 選擇創業後, 把心路歷程寫成書, 此書我也還沒看完, 有空可以參考看看~
作者網頁
找不到此篇文章 "馬雲說:管理不要怕員工離開!如何才能打造一個有戰鬥力的團隊呢!" 的原文出處, 再此做重點摘錄 + 整篇原文轉載.
此篇文章講得內容, 主要是在想法上, 一般在談在商業合作, 大多都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對方公司賺賠根本不在乎, 這種都比較難長久.
個人認為: 合作要長久, 一定是雙贏、多贏的局面~
公司和員工都是互相的, 公司希望找到適合的員工, 員工同時也在挑選公司.
不過 公司除了找到能力合適的員工外, 還有哪些觀點是要注意的呢? 此篇文章歸類六點, 可以參考看看.
在 Facebook 看到 "鴻海工程師問郭董" 的詢問, 找不到原始出處在哪邊, 也無法確定這對話到底是不是真的, 但是, 對話內容還蠻有意思的 (就別在意是不是郭董的問答了~)
不過我覺得標題應該修改成「老闆與員工的差別」或「創業家與受僱者的差別」, 所以於此篇標題稍作修改~